香港與澳門地理位置很近,當然飲食文化也不會相去太遠,不過隔了個海,還是發展出一些不盡相同的特色美食,其中之一就是竹升麵。
一開始看到竹升麵這幾個字,我還以為是排板錯誤,把竹笙誤做竹升,後來看到旅遊書的介紹才知道那是源自廣州的古早製麵方式所做出的麵;通常我們看到的麵都是用桿麵棍桿平再切的,或是像義大利麵是有製麵機把麵團壓扁再切細條,竹升麵是用一根大竹子做桿麵棍來壓實壓平全蛋麵團,而因為竹子很粗大,需要製麵師父騎坐在竹子上跳著操作,也需要很多技巧與平衡,是很費體力的工作,這樣的辛苦製麵技術也在製麵機發達的現在慢慢式微了。不過在澳門還有許多店家強調是使用古早方式製做的竹升麵,而這也成了澳門茶餐廳中的招牌餐之一。我們從書上看到好幾家有賣竹升麵位置的店家,位置不遠的「老記」只做晚上的生意,「六記」又有些遠,最後還是選了位在議事庭前地、有被食尚玩家採訪過的「黃枝記」來做為品嚐竹升麵滋味的地方。
黃枝記的生意相當好,一方面是老字號了,另一個原因當然是位置太理想了,在找不到其他受推薦的著名食肆時,一走回最熱鬧的議事庭前地就可以找到它,太方便啦。也就是因為生意這麼好,這間店從1樓一直到3樓都有座位區,上門的客人要先跟老闆娘報人數,再看老闆娘把你安排坐在那一樓。我們當天在漫長的迷路後,聽到不用等就有座位真的十分高興,總算離吃飽又近一些了,不過當我們知道是坐在3樓時,不禁有一點想撤退,最後還是餓戰勝了懶囉,餓著肚子我哪也走不動了。
黃枝記不愧為老店,連墊在桌上的紙都可以娓娓道出中國人製麵的歷史及這家店傳承幾十年的風光事蹟,包括老老闆黃煥枝1995年在葡國總統面前表演製麵的故事;當初很是風光吧。
可愛的佐料籃
我們這次因為一路走走逛逛吃吃,想吃到的東西太多了,因此在每一家店都沒有吃很多東西;黃枝記的菜單一打開來,除了有粥粉飯麵,三明治、豬扒包、花生吐司(多士)也一應俱全;我們只有選最想吃的招牌美食了,其他的也只有大胃王才可以通殺啦。
在澳門吃東西,我們開始發現蔬菜類比較少,麵點並不會像台灣的切仔麵加上豆芽或青蔥,所以一定要多點一道蔬菜。最有茶餐廳情調的蔬菜當然是蠔油芥蘭了,我們也應景的點了它。這家餐廳的蠔油完全不會過鹹,還帶一些甜味,菜也選的很嫩,挺不錯的。
再來的就是讓我們很好奇的招牌蝦子撈麵了 ($35,蝦子就是蝦的蛋),這一大盤的麵就是傳說中的竹升麵,上面灑的就是乾的蝦子,好大一盤!竹升麵本身真的好有彈性、好韌,要用力才能咬斷,而蝦子的味道很鹹,這盤招牌撈麵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吃;我在香港糖朝吃過類似的蝦子麵,不過糖朝用的是香港做兩面黃的那種細麵,沒那麼韌也沒那麼鹹,更合我的口味。不過旁邊的那碗清湯是挺鮮美的,又比一般的茶餐廳好很多。
Woody一向對粥很是青睞,而我從小因為一生病就喝得粥,對稀飯總有一種兒時養成的恐懼感。因此Woody一眼看上了燒鴨肉丸粥($27)時,我心裡偷偷做了個哭臉。不過當粥送上時,我還是會好奇地吃一口看看是什麼味道。這一吃我就後悔了,這個粥比撈麵好吃多了!鴨肉燻烤過的香味完全融在粥的湯汁裡,讓原本的廣東粥有著不同的煙燻香,加上肉丸十分有彈性、味道也不因在稀飯湯汁中滾煮而失色,真的是道很讚的粥點。
(議事庭前地)
這次在黃枝記用餐,有種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感覺,原本是衝著最有名的竹升麵而來的,最後最令人驚喜的反而是它的粥,看來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有時候點菜還是照自己的口味點會比較準啦。
黃枝記餐廳
地址:澳門議事庭前地17號
留言列表